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核心要點

■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引領我國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 當前,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面對這樣的新形勢,如果我們應對得當,就能夠實現穩增長、調結構的雙贏,推動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如果應對不當,也可能在產業洗牌中陷入被動局面。因此,必須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堅實支撐。

■ 從歷史發展來看,領先科技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競爭的制高點和世界的中心就轉向哪里。能夠掌握前沿科技并迅速應用科技成果、率先變革生產方式的國家,往往能夠快速提升綜合國力,進而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 在科技創新的戰略布局上,要將科技成果的產生與轉化并重,科技創新政策與產業政策對接,提高研發活動的針對性,確保科技成果供給從頂層和源頭上更加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和國家安全的戰略需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引領我國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是提升實體經濟發展質量和核心競爭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一招”。

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當前,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面對這樣的新形勢,如果我們應對得當,就能夠實現穩增長、調結構的雙贏,推動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如果應對不當,也可能在產業洗牌中陷入被動局面。因此,必須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堅實支撐。

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的新趨勢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難得契機。從歷史發展來看,領先科技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競爭的制高點和世界的中心就轉向哪里。能夠掌握前沿科技并迅速應用科技成果、率先變革生產方式的國家,往往能夠快速提升綜合國力,進而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當前,科技對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滲透性、擴散性越來越強,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不斷涌現,引發新產業、新業態快速崛起。隨著以信息和互聯網技術為主的新技術體系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也呈現出新趨勢新特點。
一是轉化周期縮短。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到產業化,各個環節產生的成果都可能實現轉化,有些領域在實驗室里即可誕生產品,科技成果轉化日益向前端延伸。
二是成果轉化主體日益分散化、大眾化。企業成為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高校、科研院所作為成果源頭提供者的角色更加明確,隨著“雙創”發展,分散化、微型化的創新創業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新渠道。
三是轉化方式更趨多樣化。科技型創業、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聯盟成為新的成果轉化渠道,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互聯網+技術轉移”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孕育發展,為科技成果轉化開辟了新的途徑,提供了新的空間,科技創新供給的來源更加豐富,成果應用更加便捷??萍紕撔聦洕Y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帶動作用更加直接,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支撐手段。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在擴大科技成果的供給和轉化上尋找出路。需求牽引、技術推動是提高產業競爭力、邁向產業鏈中高端的基本路徑。當前需求結構變化了而供給跟不上是我國經濟發展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現,解決這一矛盾根本上要靠創新。高水平科技供給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實際需求不相適應,已成為影響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大制約。由于核心關鍵技術缺失,一些領域出現“高端產業低端環節”的尷尬局面,機器人、集成電路、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制造都存在這種情況。

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實質就是產業升級和經濟提質增效的過程。只有通過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將高新技術應用在發展高端產業上,才能加速新技術新業態向傳統領域融合滲透,形成需求與供給良性循環。目前,我國科技創新已經從全面跟蹤進入領跑、并跑與跟跑“三跑”并存的新階段,并跑、領跑的比重越來越大,內容越來越豐富,具備了大規模應用科技成果、依靠創新驅動發展的基礎,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奠定了堅實的科技基礎。

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入新活力。

2015年修訂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頒布實施之后,國務院頒布《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國辦印發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形成從修訂法律條款、制定配套細則到部署具體任務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三部曲”。

各地各部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措施陸續出臺,圍繞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進行了更加積極的探索,科技界、經濟界轉化成果積極性顯著提升,全社會對科技成果轉化投入明顯增加,成果轉化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新局面。

2016年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1407億元。通過組織實施重大科技成果應用示范工程,培育了半導體照明、第四代移動通信、北斗導航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設立9支創業投資子基金,總規模達到173億元。專業化眾創空間與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和高新區,共同形成完整的創新創業和成果轉化鏈條。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科技成果轉化提出新要求

以科技創新供給彌補經濟發展的“短板”,打造增長新引擎,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由之路。發揮科技創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核心關鍵作用,科技成果轉化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在新形勢下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必須適應科技創新規律和產業成長規律,全面提高創新供給能力。

從科技供給和市場培育兩個方面同步發力。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有兩個問題是關鍵,一個是技術供給問題,顛覆性技術創新會帶來“產業拐點”的出現,技術創新供給的引領是“產業拐點”的充分條件。另一個是市場培育問題,市場競爭導致的產業生態重構,是“產業拐點”的必要條件。

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科技供給與市場需求對接的過程,新技術新產品要適應市場的實際需要,創造出新的市場需求,市場培育則為新技術新產品提供價值實現的渠道,這是打通科技與經濟發展之間通道的主要方式,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

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在成果轉化中的功能定位。科技成果轉化本質上是市場行為和企業行為。國內外的實踐表明,一項高科技從研究到開發,再到技術轉讓和產品上市,需要跨越產品中試和上市、企業創業生存兩個“死亡之谷”。這要求我們按照市場規律,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最大程度地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政府的主要職能是構建有利于成果轉化的法律、政策、文化、社會等生態環境,加強服務、搭建平臺,在一些關鍵環節和領域加強引導,彌補市場失靈。因此,我們要更加關注企業創新和成果轉化源動力,提升企業采用新技術的積極性;更加關注市場公平環境,通過維護公平競爭,促進市場機制的完善。

發揮創新鏈各個主體在成果轉化中的不同作用。我國經過30余年的科技體制改革,形成了多種轉化模式,如科研單位和科技人員辦企業、企業辦研發機構,甚至有的地方政府直接參與轉化。這樣的格局在改革初期對于改變轉化滯后狀況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也造成了不少問題。

例如,沒有把不同環節的獨特功能培育起來、發揮出來,特別是我國技術交易市場發育還不充分,市場網絡、風險投資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企業對科技成果的承接能力弱,科技人員與企業家結合還不夠,產業鏈、創新鏈還不完整,配套不協同。
近年來,我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轉移機構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進展,但是仍然缺乏專業化的運作能力,缺少既掌握深厚專業知識,又懂國際規則、具有較高經營才能的專業人才。這些缺環掉鏈現象明顯制約了成果轉化應用,也導致科技創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后勁不足。
三、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更加有效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當前,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既去舊,又育新”的要求,大力推進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強化成果供給、交易網絡、專業化機構、人才隊伍、資金支持、政策環境等關鍵環節,構建起完善的全鏈條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增強高水平科技創新供給能力,有效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強持續穩定的科技成果供給。在科技創新的戰略布局上,要將科技成果的產生與轉化并重,科技創新政策與產業政策對接,提高研發活動的針對性,確??萍汲晒┙o從頂層和源頭上更加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和國家安全的戰略需求。

完善國家科技計劃管理體制,改革研發項目形成機制和組織實施機制,充分考慮市場導向和企業需求,支持更多的企業直接組織研發攻關。

繼續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圍繞標志性成果抓好重點任務部署。全面啟動實施“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創新資金資助方式,通過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建立“沿途下蛋”機制,盡快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堅持培育壯大新動能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切實解決高新技術產業存在的“高端產業低端環節”問題,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把“雙創”引入制造業等實體經濟領域。

構建市場化的科技服務和技術交易體系。開展科技成果信息匯交與發布。構建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庫,發布一批帶動作用大的科技成果包,向社會提供符合用戶需求的精準科技成果信息。完善市場化定價機制,明確科技成果處置、定價的原則,為市場化交易提供明確的規則,建立專業高效的市場交易平臺與服務機構,打造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國家、區域和行業性技術交易網絡平臺,提供信息發布、融資并購、公開掛牌、競價拍賣、咨詢輔導等專業化服務。

拓展多元化科技成果轉化投入渠道。發揮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和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等財政性引導投入的杠桿作用。大力培育發展天使投資人和創投機構,支持初創期科技企業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融資方式籌集成果轉化資金,支持銀行開展投貸聯動試點,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高效、組合式的金融服務。

培養專業化的成果轉化機構和人才隊伍。引導有條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健全專業化科技成果轉化機構,支持產學研聯合開展“研發眾包”模式探索。加快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的專業化人才,推動有條件的高校設立科技成果轉化相關課程。推動建設專業化技術經紀人隊伍,暢通職業發展通道。加強與國際技術轉移組織的合作,聯合培養國際化技術轉移人才。

構建政策法規支持和服務轉化的良好生態環境。加強部門的協調和配合,在法律政策落實上形成合力。注重從頂層設計和研發布局上來解決科技經濟脫節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問題。健全國有技術類無形資產管理制度。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允許地方在科技成果轉化上先行先試,加快一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推動建立軍民融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建設一批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專業化眾創空間,構建一批支持農村科技創新創業的“星創天地”,為大學生和大眾創業提供良好環境。推動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科技數據文獻等向社會開放共享。

(作者: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