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遂寧市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的通知
遂府辦函〔2016〕162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直相關部門:
《遂寧市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六屆60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遂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6年7月29日
遂寧市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
法治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四川省政府關于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川府發〔2016〕7號)精神,加快推進全市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結合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健全統一開放的發展體系
(一)加強統一市場建設。
1.消除市場分割。清理和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公平競爭的各類規定及做法。禁止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實行地區封鎖,禁止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限制、排除競爭的行為。不得限制非本地注冊企業開展業務,不得將企業注冊地作為參與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采購、招標等公開性競爭的條件和評分標準。允許有資質的拍賣企業在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依法開展國有產權交易等中介服務。打破行業壟斷,禁止利用市場優勢地位收取不合理費用或強制設置不合理的交易條件,規范零售商供應商交易關系。
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市直園區管委會
2.降低準入門檻。凡省內注冊的拍賣企業,均可在全市開展業務,無需另設分支機構。凡合法屠宰的生豬等畜禽,均可在全市銷售。允許具有24小時服務能力、門店較多的連鎖便利店現場經營熟食,擴大便民消費。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市農業局、市食藥監局,各縣(區)政府、市直園區管委會
(二)完善流通配套設施。
1.加強流通規劃編制。編制商業流通專項規劃,明確作為全國流通節點城市的功能定位,將流通發展所需的相關設施和用地納入城鄉規劃。要將內貿流通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內容,做好流通規劃與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的銜接,確保依法依規推進流通設施項目建設,編制修訂相關規劃時應充分征求本行政區域商務部門意見。建立大型商業網點規劃建設聽證會制度,科學引導商業網點合理布局,避免盲目重復建設。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規劃局、市國土局,各縣(區)政府、市直園區管委會
2.創新流通發展平臺。加快建設遂寧網商(虛擬)產業園,重點發展集“遂寧購”“遂寧倉”等真正具有交易、結算、DRP(分銷資源計劃系統)管理功能和金融、信用、物流、客服等衍生服務的網商、網批大平臺。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組建遂寧市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服務平臺,充分發揮遂寧現代服務業發展中心等第三方服務機構在資源整合方面的優勢,加快政府內貿流通的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加大公共信息的收集、發布及應用的力度。協調、整合各類資源和力量,為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提供融資、信息、培訓、數據等公益性服務,促進中小商貿流通企業加快發展,助推大眾創業。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組織我市企業參加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舉辦的重點境外展,引導生產企業與流通企業、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電商企業與實體企業協同協作發展,完善專業市場體系。加大力度培育一批內外貿結合的商品市場。
牽頭單位:市工商局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區)政府、市直園區管委會
3.推動流通設施建設。鼓勵各級政府通過自身投資新建或以參股、回購等方式建設改造具有公益性功能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并通過多種形式建立投資保障、運營和監督管理新模式,增強應對突發事件和市場異常波動的能力。建設新型農產品批發市場,使其成為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現代化農產品批發物流交易中心。支持城鄉菜市場標準化建設、改造,鼓勵連鎖經營企業到鄉鎮建設、改造商貿中心。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鼓勵新建一批冷鏈物流設施。加強商貿流通、供銷、郵政等系統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建設與銜接,加快完善縣鄉村郵政快遞物流體系,逐步完善城鄉共同配送體系建設。將社區養老等納入新建居住區的強制性規定內,保障農貿市場用地。新建社區商業、智能快件箱和綜合服務等公共服務設施控制指標符合《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的規定。各地要加快建設再生資源產業園區,積極布局基地網絡,形成再生資源交易市場。
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規劃局、市國土局、市供銷社、市郵政管理局,各縣(區)政府、市直園區管委會
(三)強化流通創新驅動。
1.推進零售業改革發展。鼓勵零售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推進實體店鋪數字化改造,增強店面場景化、立體化、智能化展示功能,開展全渠道營銷。鼓勵中小實體店,特別是連鎖便利店,發揮靠近消費者優勢,完善便利服務體系,增加快餐、繳費、網訂店取、社區配送等附加便民服務功能。鼓勵和引導我市內貿流通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擴大規模、加快發展。
2.加快批發業轉型升級。推動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現有基礎扎實、發展前景較好,能有效拉動產業發展、改善民生的商品交易市場開展改造提升,對其O2O改造、統一結算平臺等重大改造項目投入予以支持。支持大型專業市場、批發市場積極拓展大宗商品交易功能。
3.推進生活服務業便利化。大力推動旅游、住宿、餐飲、健康、教育培訓等生活服務業在線化,促進線上交易和線下服務相結合,提供個性化、便利化服務。支持餐飲企業建設“中央廚房”,推廣餐飲集中配送和訂制服務,合理布局“早餐工程”網點,鼓勵便利店參與“早餐工程”的經營。鼓勵互聯網平臺企業匯聚線下實體的閑置資源,發展民宿、代購等合作消費服務。充分開發動車站、汽車站、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務區等交通商業資源,
推廣遂寧品牌,服務旅客,打造城市名片。整合現有虛擬展會資源,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新型展覽業態。
4.提升物流配送水平。進一步鞏固遂寧在全國快遞服務網絡中的區域中心樞紐地位,以物流港現有物流資源為依托,建設遂寧快遞產業園暨跨境電商快件集散中心,實現快遞服務在所有鄉鎮及行政村全覆蓋。運用北斗導航、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構建智能化物流通道網絡,建設智能化倉儲體系、配送系統。支持商貿流通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優化配送模式,發展統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落實財稅土地政策,加大商貿物流用地扶持力度。鼓勵龍頭物流企業搭建面向中小物流企業的物流信息服務平臺,促進各類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
5.提升知識產權維權服務水平。進一步健全知識產權維權援助體系,加快推進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專家庫建設,健全電商領域維權援助機制,提升維權援助服務能力和水平,為創新創業者知識產權維權提供有效服務。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交運局、市農業局、市食藥監局、市城管局、市旅游局、市金融辦、市科知局、市郵政管理局,各縣(區)政府、市直園區管委會
二、增強穩定運行的保障能力
(四)完善信息服務體系。強化大數據在政府內貿流通信息服務中的應用,采取政府采購、服務外包等方式,鼓勵行業中介組織、科研院所、流通企業開展大數據的挖掘研發和推廣應用。利用大數據加強市場運行監測與統計分析,提高信息服務水平。優化遂寧市商務監測系統樣本結構,拓寬信息采集渠道,重點關注節假日、異常氣候期間市場運行態勢,做好主要副食品市場運行監測分析。建立健全綜合統計和部門統計協助機制,加快互聯網經濟運行監測服務平臺建設,以縣(區)市場為重點,促進網絡經營主體信息共享,不斷提高市場調控和公共信息服務的預見性、針對性、有效性,做好政府決策信息支持。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市統計局,各縣(區)政府、市直園區管委會
(五)創新應急調控機制。按照“統一協調、分級負責、快速響應”的原則,健全市場應急供應管理制度和協調機制,完善突發事件市場應急保供預案。積極應對區域性市場異常波動,根據突發事件對市場影響的范圍和程度,綜合運用信息引導,增加市場投放、動用儲備、直供直銷、啟動平價商店和價格協商機制、限量供應、依法征用等方式,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依托商務部應急商品數據庫,實施應急保供企業動態管理,保持合理庫存水平,推廣商業儲備模式,提高生活必需品市場應急調控能力。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糧食局,各縣(區)政府、市直園區管委會
(六)構建商品追溯體系。按照“政府扶持、企業建設”的原則,積極引導企業開展追溯體系建設。以肉品、禽蛋、果蔬、中藥材和酒類等產品以及經營以上產品相關的批發市場、物流、超市、連鎖專賣店、農貿市場等為重點,支持企業建立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完善農貿產品的質量檢測功能和機構的設立,利用視頻監控、二維碼、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對商貿流通領域企業以及種植養殖、加工生產等企業的銷售流通環節、關鍵點進行信息收集記錄,形成“來源可查、去向可查、責任可究”的信息鏈條。主動融入全省12312市場秩序(追溯)監管平臺,加大商品追溯信息在事中事后監管、行業發展、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應用力度,提升追溯體系綜合服務功能。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市直園區管委會
三、健全規范有序的規制體系
(七)提升監管執法效能。
1.繼續完善市場監管體系。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直園區管委會要認真落實商務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要求,有效整合商務領域執法職能,統一并加強商務執法力量,提高商務系統依法行政和事中事后監管能力。建立健全市、縣(區)執法聯動以及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銜接配合、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調聯動、監督制約等運行機制,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進一步推進12312行政執法體系建設,探索構建市場監管投訴舉報綜合服務平臺,統一市民訴求、消費投訴、經濟違法行為舉報以及行政效能投訴受理渠道,構建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綜合性執法機構。加強知識產權和消費者權益保護,防止不正當競爭和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加大內貿流通創新的保護力度,嚴厲打擊制售侵權假冒商品行為,加大對反復侵權、惡意侵權等行為的處罰力度。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健全知識產權維權援助體系,提高對專利糾紛案件的處理效率,縮短處理周期。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市工商局、市食藥監局、市科知局,各縣(區)政府、市直園區管委會
2.加強網絡領域市場監管。繼續深入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加大對電子商務領域侵犯專利權、商標專用權和網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的打擊力度,組織開展網絡商品交易非法主體網站專項整治,凈化網絡交易環境。嚴厲打擊網絡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侵犯知識產權、傳銷、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和社會大局穩定。建立健全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的監管服務體系,實行全申報管理,建立責任追溯體系和先行賠付制度,明確電商經營主體的質量安全責任。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進口商品管理,明確禁止以跨境電子商務形式進口的商品名錄。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科知局、遂寧海關、遂寧檢驗檢疫辦,各縣(區)政府、市直園區管委會
3.創建“放心舒心消費城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十三五”規劃精神,加大執法力度,突出大要案件查處,嚴厲打擊制假售假的違法行為,營造“綠色消費”的生態環境。從治本入手,以遂寧市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系統為依托,部門聯動,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加強社會監督,健全維權網絡,不斷完善行政監管、訴調對接、行業自律、輿論監督、群眾參與相結合的消費者權益保障體系。支持媒體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進行曝光,切實為消費者提供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的質量保障,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力爭五年時間初步建成“放心舒心消費城市”,確保“兩個有效保障”(確保商品和服務質量得到有效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和“四個提高”(提高消費環境的安全度、提高產品和服務的綠色度、提高經營者的誠信度、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目標的實現。
牽頭單位:市工商局
責任單位:市法院、市公安局、市法制辦、市質監局、市食藥監局、市環保局、市商務局、市衛計委、市教育局、市科知局、市安監局、市旅游局、市農業局。
(八)推進商務誠信建設。積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依托全國、全省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進一步完善遂寧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共享系統,建立行政管理信息共享機制,及時公開流通領域市場監管信息。全面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商總局等38個部門聯合制定的《失信企業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加大對違法市場主體的行政處罰和信用約束力度,依法實施對被吊銷營業執照、吊銷撤銷許可證、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和黑名單等市場主體的懲戒措施,推動形成依法誠信經營的社會氛圍。組織開發信息化監管執法系統,積極推進網絡商品可信交易環境試點工作。構建市場化的第三方信用評價機制,支持信用調查、信用評估、信用保險、商業保理等信用服務行業加快發展,創新信用產品和服務。鼓勵征信機構開展專業化征信服務,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和守信激勵機制。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建立會員企業信用檔案,推動具有上下游產業關系的行業協會商會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推動標準制修訂與內貿流通產業政策、市場準入和監督管理相互銜接,強化標準的實施執行,促進內貿流通標準化和規范化發展。鼓勵和支持商貿流通領域企業開展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工作。
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責任單位:市工商局、市經信委、市質監局、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各縣(區)政府、市直園區管委會
四、健全協調高效的管理體制
(九)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1.明確政府職責。加強內貿流通領域發展規劃、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推動信用建設,提供信息等公共服務,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應急調控,依法管理特殊流通行業。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依法界定內貿流通領域經營活動審批、資格許可和認定等管理事項,規范行政許可流程,取消涉及內貿流通的非行政許可審批。結合市場準入制度改革,推行內貿流通領域負面清單制度。
2.嚴格依法履職。建立健全內貿流通行政管理權力清單、部門責任清單等制度,公開涉及內貿流通的行政管理和資金支持事項。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分工。商務主管部門要履行好內貿流通工作綜合統籌職責,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完善工作機制。探索建立內貿流通領域管理制度制定、執行與監督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行政運行機制。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市直園區管委會
(十)創新市場管理服務。積極探索推行全程電子化登記,在全省工商一體化平臺網上登記系統完善的基礎上,根據省工商局的統一部署,加快推進以電子營業執照為支撐的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模式。全力推進增值稅發票系統升級工作,簡化報稅手續。
牽頭單位:市工商局、市國稅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市直園區管委會
(十一)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推進行業協會商會改革,支持行業協會商會加快發展,提升行業服務和管理水平,發揮其在加強行業自律、服務行業發展、反映行業訴求等方面的作用。支持行業協會根據本行業特點和發展需求制定服務標準和服務規范,倡導建立良性商業規則,促進行業自律發展。鼓勵行業協會競爭性承接政府職能轉移,推動部分行業協會市場化運作,探索“業必歸會”發展模式。
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經信委、市商務局,各縣(區)政府、市直園區管委會
(十二)加大財政金融支持。落實銀行卡刷卡手續費調整的優惠政策。鼓勵發展融資租賃、商圈融資、供應鏈融資,引導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開展動產質押、倉單質押、應收賬款質押等抵質押貸款業務。創造條件落實融資擔保企業為中小商貿企業提供融資擔保的財政資金風險補償政策。統籌安排專項資金,大力支持促進大型專業市場建設、現代商貿物流業發展、綠色流通體系建設、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和商貿流通產業優化升級等。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金融辦,人行遂寧市中心支行、遂寧銀監分局,各縣(區)政府、市直園區管委會